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书里的世界无穷无尽,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久远而深沉的故事。书永远是平整洁净,就放在桌上,只静静地呆在那,等着知识的渴求者将它翻开。
22级环境工程班团支利用寒假时间组织阅读交流分享会,号召全体成员走入写书人的世界,与写书人为友,细细品味书中世界的美妙之处。这不仅仅能够带来知识的增长,还能给的灵魂以温柔的洗涤。也正如杨绛先生所言“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,用读书所得去生活”。
读未见书,如得良友
不少同学选择了未读过的书,如结识好朋友,情意和洽。书里的世界无穷无尽,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久远而深沉的故事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。他人的评价和看法,常常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。然而,正如书中所述,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定义自己的人生。我们的价值,不在于他人的评价,而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努力。当我们学会课题分离,学会不让他人的评价左右自己的人生时,我们将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勇气。
——王榕菲读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所以,若你心中有罪,请鼓起勇气拯救良知,勇敢地踏出那一步,勇敢地去救赎,大声地喊出属于你的:为你,千千万万遍。
所以,就算你自以为你没有罪,往后岁月,也都做个“追风筝的人”,追一身铮铮铁骨,追一腔浩然正气,追永恒的真善美!
——吴俊然读《追风筝的人》
这一切都像是命运安排,又都像是自己的固步自封。许多人都看着未来畅想未来,但是大多数都忽视了实际,没有看清眼前。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应该注重当下珍惜当下时光,未来可以畅想但是前提应该是把当下作为畅想的根基。这样我们才能不陷入走不出去的马孔多,才能走向并不孤独的光明道路。我想泡沫化作蝴蝶并不是不可能,只是没有走出孤独。
——周鑫博 读《百年孤独》
生物防治也是现在的热门解决方案,自然生态环环相扣,依靠自然界的规律要比违背它更有利于人类。《寂静的春天》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,在它的影响下,美国各州通过了限制杀虫剂使用的立法,禁止生产与使用DDT等危险杀虫剂。此外,该书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,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建立,开始了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事业。
——杨婉琪读《寂静的春天》
见已读书,如逢故人
分享会上,也有不少同学重拾书柜上旧书,如老朋友相晤,叙旧联谊。书就像是酒,越久远越香醇,翻一页书就像抿一口酒,口齿留香,回味无穷。书只有反复翻阅才能体会其中韵味。
该书共收录了十篇作品,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。我最喜欢的是《百草园与三味书屋》这一篇,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的快乐和自由,也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封建教育的反抗。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,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,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可以坚持地追求自己的理想。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,就像一朵朵朝花,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,但却有着清新的气息,虽然没有奢华的环境,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,虽然没有稳定的保障,但却有着无限的可能。
——李天毅读《朝花夕拾》
翻开书的封面读了几页,便为史铁生先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折服。不知道这是天赋还是立志写小说后磨炼出的文笔,字句中充满了秋天般的美感。往后读,既有如水奔流的思考叩问,也有质朴的生活记录。他描写思考了很多现实的问题,他得出了一些答案,有些是个人的,有些是本真的。
——冯雅音读《我与地坛》
蔡先生关于良心的论述,也是令我非常感动的部分。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,因良心的驱动而不得不去做某些好事,又不得不去避免做一些坏事。所以我们该做什么,都应该交由良心来决定。但是良心却又可能被邪念所压倒;所以,对邪念要趋而避之。我们应该借助良心,从知识、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共同着手去消除邪念。以趋善避恶的良心为基础,以臻于至善的理想为目标,不断实现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义务,形成习惯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道德,最终实现自我完善的人格。
——郭思禹读《中国人的修养》
平凡但不平庸,这句话在孙少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孙少平虽然出身于穷苦的农民家庭,在贫困与饥饿中长大,但他并没有活成麻木、痛苦的农民,他通过阅读书籍提升了自己的见识和气质,跳出来农民的局限,放眼望世界。他一步步向外探索着世界,去闯荡,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后悔。从双水村教师,到湟源城的小工,再到大牙湾的煤炭工,每一步都是他自己的选择,他总是很清楚地知道他自己想要些什么。他通过自己的劳动,不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。他通过奋斗,创造美好生活。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。我愿自己活成孙少平,虽然平凡但不平庸,像野火烧不尽的野草,坚韧又顽强。
——赵金慧读《平凡的世界》
结语
读书何止目遇之欢,文字词章如阳光投上心窗,整个灵魂都因之澄澈。读时书,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在浩淼的文字中寻找心灵碎片,每个情动时刻,每次无声共鸣,都是心灵地图渐渐拼凑完整的讯号。
把这些文字的果实发酵静置,待光阴为之着色添味,便能酿造得更加醇厚香浓,满饮一杯智慧沉淀的佳酿,任其在肺腑血液中翻腾,必将带来深刻恒久的震撼。